三、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1.课堂导入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设计导语,必须考虑课文的类型和特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力求导出情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以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优化。设计课堂导入方法:设疑引入法、释题入课法、背景介入法、情景渲染法、随机导入法、课件展示法、要点提示法等等。 2.文本切入点设计力求促进文本学习与时间效率最大化。应巧选“课眼”(课文的精华所在或关键之处)设置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突破口。设计切入点的基本原则:从文本语言的角度入手,关注语文教学本体;从文体角度入手,重视学生内隐言语的建构图示;从学生角度入手,以学定教。教学切入点的设计方法:文眼切入,关键词、句、段的切入,质疑切入,线索切入,结构切入,比较切入等等。 3.教学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要围绕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焦点和疑点;要依据学情,有的放矢;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要难度适中,问题的类型要兼顾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均有所收获。设计问题不宜过多,不宜琐碎,应根据文本中呈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激活点、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点设计。设计的问题要能引领学生高效地学习文本并随学习的深入而不断生成,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主问题的设计要统领文本,贯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主问题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与对教学过程的贯串作用,既让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又不能让主问题偏离文本教学内容的重点。 4.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既能汲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又能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堂。 5.教学流程设计要遵循认知规律,逐层推进。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课堂的基本流程,既要体现教学思路,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约而不简单。 6.教学资源引入设计要全力为语言学习服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引入,应为语言学习这一中心任务服务,为以文本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服务。 7.课堂拓展设计课堂拓展应节制。目前的课堂拓展存在着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问题,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拓展要以文本为凭借,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核心的准则。很难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期效果。课堂教学拓展一定要节制,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安排拓展的内容,要选那些与文本联系最紧密、与拓展目的最相符、与学生认知水平最贴近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材料,使课堂拓展形成教学深度。 8.作业优化设计优化应试作业,增加开发作业。作业的形式优化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训练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掌握语文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语文训练应有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业训练中要有知识,有思维,有方法论,有世界观,有审美情趣,有形成语文素养所需的一切。 9.教学评价设计应人文评价与科学建构相结合。不能为了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一味的进行赏识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应因学生的不同表现而有所不同,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 |